最近这两年,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:“世界变了”。
由于过去的这一波yi情的影响,在线下,不管是企业家、生意人,还是快递员、网约车司机等等,都越来越难了;在线上,各类网红、主播、自媒体人也越来越难。
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被一张网困住了,究其根本,我们都被困在了“算法”里。算法也可以叫“智能推荐”,各类平台都有自己的一套算法。
比如抖音、快手、百度、携程等。它将我们牢牢的困住,玩弄于股掌之间。我在淘宝上看一件衣服,当我打开抖音,就会给我推荐类似的服装。这种情况是我们大家正在遭遇的,例子数不胜数。
有人就会问了,这不是很好吗?根据个人偏好进行智能推荐,都是自己喜欢的。我看见不少人,买东西没考虑自身的需要,因为是算法推荐的,太适合自己了。买回来之后发现是一堆看似有用的“垃圾”。
很多人沉溺于其中,而无法自知。
再往下看,我们正在被算法“驯服”。就以外卖平台的算法为例,看看骑手是怎么被“驯服”的。外卖平台很厉害的一点就是:每一个外卖员从取餐到送餐的配送时间都可以被平台准确的算出来。
平台算法的运行规则是这样的:顾客下单完成的那一刻起,算法就根据骑手的位置、方向、顺不顺路等条件来决定分派哪一位骑手配送。一般,订单以2个单或3个单的形式发送。假设,每个订单有取和送两个任务。
假如,A骑手被分到有3个订单、6个任务这样的情况,算法会在十几万条路线中,算出最符合该配送员的配送方案。
根据平台的配送规则,一段时间内,配送员的超时率不得高于5%,要不然,这个站点的等级就会降低;随之,配送单价也会下降,就会影响到站长、人事、质控等人,也包括渠道经理、区域经理等的收入都会受到影响。
配送员作为出卖劳动力和时间的群体,没有办法跟平台的算法系统抗争的,就只能用超速、闯红灯去拯救超时这个事情。
所以,我们经常会在新闻里看到,外卖骑手经常为了一毛钱和时间赛跑。
我之前了解过一位美团配送员,他说:“假如在一段时间内,我的准时率低于95%的话,就会被扣一个单子一毛钱,低于93%的话,一单扣三毛钱。
然而,每单一两毛钱对于我来说,真的是太重要了。”可悲的是,这是平台想看到的。
为此,平台还设置了一个类似于打怪升级的游戏:谁跑的单越多,超时率越低,顾客有更好的评价,该骑手获得的积分就会越高;等级也就越高,奖励收入也水涨船高。不同等级的骑手,会给一个不同的称号。
什么“白银骑手”、“黄金骑手”、“王者骑手”。平台还设置了单量直接与配送费挂钩,比如某位骑手一个月完成订单数在600单以内,每单7元;600到900单,每单8元;900到1200单,每单10元……依次类推。
在这个游戏规则中,积分将以周或月为时间单位清零。这种游戏化的评估方式,将众多骑手卷进了一个无法停歇的循环。
这套算法最无解的部分在于,让骑手们越跑越快的不只是平台,也包括骑手自己。
因为外卖员每跑一单的数据,都会被上传到平台的云数据里,算法会算出骑手的速度极限。当大家都越来越快时,算法还会适当地给大家提速。
这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。关键问题是这种算法真的是完美无缺的吗?如果下雨了怎么办,如果遭遇堵车怎么办,如果中途忽然发生意外怎么办?
可惜没有平台在乎这些额外因素,每一个外卖骑手就像机器一样,被算法控制,一刻也不敢懈怠。这就是算法:让所有人永远保持苟延残喘的状态,让大家“生命不息,拼命不止”。
另外,对于消费者来说,也被困在了算法里,所谓的大数据“杀熟”指的就是算法的罪恶:你越有消费能力,购买同样的东西,你就要比别人花更多的钱。
而对于骑手来说,你外卖送得越快,那么配送同样距离的订单,系统给你指定的时间就越短。
算法不停地收集你的数据,站在高维透视你、审视你,知道你喜欢什么、想要什么,直接把你最喜欢看的东西推送给你,而且你越喜欢什么就越给你推荐什么内容,这非常符合人性。
人因此变得越来越懒,甚至都已经懒得选择和辨别了,我们对推荐过来的东西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。根据达尔文“用进废退”的原则,人类越不去辨别,那么辨别能力就越差,最后将丧失独立思考能力。
算法无限附和我们内心深处的癖好,让我们无限沉溺,最后无法自拔。
对于在平台上混饭吃的人来说,大家都是平台的一个棋子,平台会赏给每一个个体一口饭吃,但也仅给你一口饭吃而已。无论你多么努力、多么有天赋,都只能最多吃上一口饭。
未来我们的幸福,是精神带来的,而不是由物质带来的。早一点看透这一点的人,就会早一天“放下”。放下执念,早一点寻找自己灵魂的归宿,比如一种价值输出、一种匠人技艺、一种生活,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。
众生皆苦,唯有自度。